《中国职业医学》
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探析及干预策略研究以中
当今社会,酒店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酒店行业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就是职业素质,而重中之重就是职业心理素质。目前酒店行业的高速发展,在对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除了要求酒店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之外,更需要酒店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职业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中的一方面,也是心理素质的一部分。
所谓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人的一般心理素质在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的具体表现,是人们能够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特有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意志、职业个性等。
高职院校培养的以技能型人才为最主要的培养方向,酒店管理专业的技能型培养为酒店行业输送后备力量。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更加具有研究的重要价值。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现状
(一)自我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就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度来看,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对于自我的认知度都不是很明确,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定位偏高
一些中职上来的学生,感觉自己终于考上了大学,很了不起,也很骄傲自大,这样的就会产生自负的心理状态,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依然存在,就会让学生产生堕落的情绪,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定位偏低
一些中职考上来的学生,在身边均是参加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中学习,难免会产生成绩不如高考生的感觉,心理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失落感,对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优势发展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强项,从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对于职业特征的认知度有所匮乏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并没有考虑职业特征与所从事的职业是否匹配,往往只考虑薪酬待遇、工作条件和环境等物质利益。这也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率在毕业时相对较高,但是工作一年后酒店的人才流动率较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二)职业的意识尚存不足
职业意识是指个人对所从事职业的认识、意向和所持有的主要观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欠缺主要表现在:
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而言,部分学生是通过服从支援调剂到酒店管理专业的,因此造成了对于酒店行业的不了解更不感兴趣,在经过课程的学习后并没有对岗位的选择有一定的认识,对于酒店行业的热爱度明显缺乏。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酒店行业提供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高职院校所学的专业名称是酒店管理,但是进入酒店学习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从酒店的基层的服务做起,这也是为今后的管理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实中很多学生对酒店行业特性、酒店职业及其发展的认知度相对缺乏,认为酒店职业的现状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从而产生失落和是失望心理。于是学生们选择抛开现在所学专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也就造成了目前酒店行业新进专业毕业生流失率较高的现状。
(三)职业的情商不高
情商反映的是个人在情感、情绪方面的自我调控和协调能力。
酒店行业是服务行业,又称之为情绪性产业。酒店行业要求工作人员在服务时面带微笑,给予被服务者亲切的体验。而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之中,每天重复很多琐事,接触不同的客人,这会使很多学生产生厌烦的不良情绪,这是职业情商不高一种体验,对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因素。
(四)职业的服务态度、观念意识不足
职业态度是指个人对自己正在从事或将要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主观心理评价与心理倾向。所谓态度决定意识,就酒店行业而言,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才能够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对客行为。
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以及环境都不错,自己以及家长都不愿意选择在酒店工作,大多数学生以及家长都对于酒店行业的服务工作存在一定误区,学生产生诸多抵触心理和懈怠情绪,对酒店服务工作产生不积极的职业态度,普遍缺乏服务意识。
(五)职业的意志力有所欠缺
上一篇:新时代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路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